热点内容

12

成员

424

资源

278

文章

103

材料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全市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实验推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通知

  • 发表者:管理员
  • /
  • 浏览次数:
  • /
  • 更新时间:2017-01-16 22:02:00

关于开展全市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实验推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通知
通教科研20172
 
各县(市、区)职教教科研机构、各职业学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以及省教科院印发的《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培“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纲要(讨论稿)》精神,为探索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实验工作(以下简称“实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验工作的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现代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现代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让人人成为有用之才。近十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切实走内涵发展道路,经历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结构调整、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实验工作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是进一步将先进的职教理念落实于教学行动的有益尝试,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革新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为抓手,以创设工学结合学习环境为条件,以改进学习评价为保障,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推行问题教学、主题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的基本思想。 
实验工作有利于引导教师运用现代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依据生产服务的“做事”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学科知识机械灌输的教学现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有利于推进职业学校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上来。
二、实验工作的目标
按照“理论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的工作思路,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域稳步推进实验工作,遴选一批教学模式有特色、人才培养有质量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及课程,创建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实验点(以下简称“实验点”),围绕实验内容和主要任务开展实验工作,引领全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15个市级实验点。分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实验项目,每个项目的实验周期为2~3年。
三、实验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做学案”设计及系统化开发。改变传统依据知识逻辑设计教案的思路,立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关要求,按照做事的流程开发以行动过程导向的“做学案”设计框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未来职业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学习问题及项目任务,形成基于课程、基于专业、基于人才培养分阶递进的系统化“做学案”内容体系。
(二)“做中学”学习方式应用及转化。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从学生实际经验和能力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依据“做学案”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互动交流,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现应知与应会的有机结合
(三)“做中教”教学策略选择及管理。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选择问题教学、主题教学、项目教学等策略与方法;遵循做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方法性,结合学生学习反馈,逐步细化并调整教学流程、行动要求和评价指标,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做事、自主管理。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围绕教学主题、学习问题、项目任务进行单元化课程组织,逐步实现学科内部资源整合、跨学科资源整合、跨领域资源整合;充分开发数字化资源,积极挖掘生成性资源,为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供充盈的资讯信息。
(五)面向过程和作品的教学评价。立足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开发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评价指标,形成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评价机制。
(六)多元发展平台的创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重塑教学环境、重构课程体系、重建教学流程,搭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平台、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人文素养提升平台。
四、实验项目申报及评审
(一)申报资格。三星级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及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努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原则上要有1名校级领导、1名教研负责人、1名学科带头人及3~5位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开拓创新、结构合理的项目团队;每门申报课程能提供不少于3万元的实验工作专项经费,以某个专业整体打包申报实验项目的,学校应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实验工作专项经费。
(二)申报程序。学校围绕如何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认真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制定创建市级实验点实施方案。实验点项目的申报与认定每学年组织一次,各学校以课程或专业进行申报。
(三)评审认定。市教科院组织专家对各校申报项目进行材料评审,并组织通过材料评审的学校进行现场答辩,综合确定当年市级实验点项目。
2017年2月将组织首批市级“做学教合一”教学实验点申报评审工作,具体申报及评审事项另行通知。
五、实验项目管理
各县(市、区)职教教研机构和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实验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将推进实验工作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职业学校从优势科目、品牌专业做起,不断提高“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各实验点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应设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等工作。
市教科院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对各实验点进行检查、指导,集成力量攻克实验工作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实行实验工作季报分析制度,市教科院负责对全市实验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业务指导,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对取得的成效加以推广。对在实验工作中取得优秀成果、成效显著的单位,将优先推送参加省级实验点申报。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