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本指南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南通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基于“十二五”期间南通教育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形成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十三五”期间南通教育科研可预期的形势和任务而制订。
一、主要目标:
全面提升南通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以教育科学课题研究为抓手,健全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研环境,放大南通教育科研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更好的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教育实践、学科发展、质量提升和师生成长的智力支撑和方向引领作用,改革和繁荣南通教育科研工作,形成与南通教育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教育科研新格局。
二、选题参考:
本指南提供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或项目范围。
“十三五”期间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更加贴近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求,促进南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和方向要着力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实践改革前沿,突出针对性、前瞻性、时代性、包容性和导向性。研究选题要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突出实验应用研究,鼓励跨学科综合研究,注重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课题指南分三个部分:一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选题范围、“专项课题”选题范围、自选课题。
第一部分: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选题范围
(一)学校管理与发展研究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学校践行研究;
2.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集团化办学研究;
4.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化发展研究;
5.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6.中小学管理体制衔接研究;
7.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研究;
8.校园文化育人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9.学校党建、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管理机制及创新活动研究;
10.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节约型学校创建研究;
12.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
13.“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14.优质初中打造策略研究;
15.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16. 学校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17. 体卫艺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
18. 青少年视力不良、肥胖防控适宜技术与有效策略研究;;
19.学校突发事件防控体系及工作机制研究;
20.学校营养配餐及学生用餐管理研究;
21.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2.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研究;
23.国际教育服务模式和途径创新研究;
24.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二)基础教育研究
1.基础教育公平研究;
2.基础教育质量研究;
3.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5.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6.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7.网络课程共建共享研究;
8.“互联网+”校本教研机制研究;
9.活动类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10.教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研究;
11.师校本研修实效性研究;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13. 初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4. “八礼四仪”教育实践研究
15.智慧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16.课堂观察(课堂诊断)研究;
17.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研究;
18.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翻转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1.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学环节优化策略研究;
2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
23.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
24.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的研究;
25.学生学习任务(作业)设计与指导研究;
26.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27.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研究。
28.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策略研究;
29.学习科学的学习与运用研究;
30.“考改”“课改”双赢机制研究;
31.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2.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研究;
33.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研究;
34.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开发研究;
(三)学前教育研究
1.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人口政策调整后学前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
3.幼教集团化办园模式研究;
4.中外优秀教育理念借鉴与运用研究;
5.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研究;
6.现代媒体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7.幼儿园教学“去小学化“研究;
8.幼小衔接研究;
9.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研究;
10.幼儿园膳食管理与研究;
11.幼儿园各类型游戏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策略研究;
12.幼儿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
13.幼儿园游戏中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的研究;
14.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研究;
15.幼儿园班级特色创建与幼儿个性发展研究;
16.“家园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18.民办学前教育现状、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19. 幼儿园课程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研究
20。男幼师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特殊教育研究
1.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2.区域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工作创新研究;
3.“随班就读”融入教育研究;
4.“一人一案”“送教上门”教育案例研究;
5.“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建设及运用研究;
6.特殊教育学校主题教学研究;
7.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及运用研究;
8.特教学生心理扶助案例研究;
9.“家校融合”“康教结合”实践案例研究;
10.“个别教育计划”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案例研究;
11.残障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扰研究;
12.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培训及创业孵化策略研究。
(五)职业教育研究(“中职教育专项”也可参考)
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2.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研究
3. 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研究
4. 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深化改革研究
5.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中职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6. 职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7.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8.中职生核心素养评价研究
9. 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创新研究
10. 信息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学与教变革的实践研究
11.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2 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及大赛研究
13. 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14. 职业学校考试研究
15. 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6.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17. 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18.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19.职业学校专业群(链)建设研究
20.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1.职业学校实训中心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实践研究
22. 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3.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研究
24.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专业素养提升与评价研究
25. 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
26. 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研究
27. 职业学校教师激励保障机制研究
28.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9.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30. 南通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六)农村教育研究
1.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研究;
2.农村教育环境的优化研究;
3.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5.农村学校教师生存与发展研究;
6.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研究
7.农村教育的评价与督导研究;
8.城乡教育互动协作研究
9.乡镇中心初中(小学)作用发挥研究
10.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1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12.农村隔代教育问题研究。
(七)教育评价研究
1.区域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
2.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3.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及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4.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研究;
5.学科教学的评价研究;
6.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研究;
7.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8.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研究;
9.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研究;
10.学生课业负担评价与监测机制研究;
11.中小学、幼儿园的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评价研究;
12.教育监测(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等。
(
八)地方教育历史与人物研究
1.南通籍古今教育家群体研究;
2.“通派名师”特质及成长规律研究;
3.南通籍教育名人辞典编纂研究;
4.南通百年老校办学经验和特色研究;
5.南通籍各类著名人物学校教育影响研究;
6.“教育之乡”内涵、特点、要义、形成研究;
7.南通教育史编撰工作研究;
8.南通籍教育名人评传系列编纂研究。
第二部分:专项课题选题范围
(一)政策性、决策性专项
1.市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与实践;
2.城镇化、人口发展预测与区域教育布局规划研究;
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4.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研究;
5.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研究;
6.南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7.南通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8.新时期南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策略研究;
9.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10.南通沿海前沿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二)德育专项(包括学校德育研究、市德育基地学校的管理与研究、学生心理教育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等)
1.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2.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立德树人”的教育内涵及实践策略研究;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5.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6.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
7.学生心理辅导范式研究;
8.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对策研究;
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0.新媒体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11.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及活动研究;
12.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三)学生资助专项
1.学生资助工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研究;
2.学生资助制度与提高教育质量在机结合研究;
3.学生资助制度对促进教育公平作用研究;
4.政府扶困助学经费管理制度研究;
5.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6.学生资助经费来源多元化改革研究;
7.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认定研究;
8.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9.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
10.资助育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途径研究。
(四)教师发展专项
1.教师教育创新研究;
2.新常态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
3.基于教师发展的支撑性政策研究;
4.教师培训方式研究;
5.乡村教师发展研究;
6.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
7.教师发展地区、校际协作互动研究;
8.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9.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10.南通名师学术思想、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11.名师学术规范与评估体系研究;
12.以名师为引领的教育体系研究;
13.名师教育教学成果推广研究;
14.名师开展的研究;
15. 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
(五)教学研究专项
主要以同时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指南”为参考。
(六)教育技术专项
1.南通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方法优化整合研究;
3.提高现代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研究;
4.教育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5.移动学习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数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7.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
8.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分层教学的研究;
9.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
10.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11.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2.“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13.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14.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5.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16.提高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效益的研究;
1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家校互动新模式的应用研究;
18.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及能力转化策略研究。
(七)教育学会专项
1.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
2.中小学名校办学特色研究;
3.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学术型普通高中的发展研究;
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7.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8.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9.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0.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
11.学校科研能力的教育和普及研究;
12.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个案研究;
13.学校、社会、家长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1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15.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的研究;
16.校长专业发展研究;
17.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8.中小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19.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研究;
20.“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互联网+时代”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研究;
2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23.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24.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研究;
25.教育学会组织建设研究。
(八)陶研会专项
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
2.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3.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陶行知乡村教育、平民教育思想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6.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与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7.陶行知民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8.陶行知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9.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0.陶行知英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1.陶行知大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2.陶行知难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陶行知师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4.陶行知师德观与当代师德建设研究;,
15.陶行知关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研究;
16.陶行知关于校长思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7.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研究;
18.陶行知体育思想的研究;
19.陶行知智育思想的研究;
20.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1.陶行知关于手脑并用思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2.陶行知生活力思想及其培育的实验研究;
23.陶行知自动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
24.陶行知关于教育研究、教育实验思想和方法研究;
25.各级陶行知研究组织、实验学校自身建设问题研究。
(九)体育协会专项
1.“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学校体育价值研究;
2. 中考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研究;
3.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研究;
4.《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实施与评估研究;
5.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及管理研究;
7. 学校体育文化及对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与发展研究;
8. 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与终身体育研究;
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10. 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11. 体育教师职业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12.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应用研究;
第三部分:自选课题
凡不在上述明确表述的研究选题范围内的即为自选课题。研究者可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提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特色优势和创新程度的选题,并在申报评审书的“所属领域”中填写“自选课题”。鼓励教师开展教育基本问题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鼓励开展应用研究和对策实证研究。
三、几点说明:
1.本指南所列条目并非具体课题名称,研究课题名称应根据研究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尤其要依据本地区、本单位及研究者的特点确立,要注重实效,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可行性。
2.“专项课题”中有明确委托管理单位(部门)的向相应的管理单位(部门)申报,再经相应的管理单位(部门)评审、汇总、上报,经由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认定后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统一管理。此外,这部分课题仍可按原来归口管理渠道继续申报更高级别课题。
3.凡列入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的专项课题,相应的管理单位(部门)应加强课题开题、实施、成果鉴定的全过程管理。市规划办将加大指导力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查、管理,凡经相应管理单位(部门)鉴定通过的课题成果,市规划办直接予以认定,出具证书。
4.各类课题的申报、评审、培训、开题、中期检查、成果鉴定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
5.本指南解释权归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