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12

成员

424

资源

278

文章

103

材料

制度规划

陈建明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 发表者:管理员
  • /
  • 浏览次数:
  • /
  • 更新时间:2019-10-31 13:54:00

陈建明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一、工作宗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以提高骨干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渠道,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围绕本工作室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搭建教科研平台,提供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切实做好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可持续地成长。
二、工作原则
工作室注重学术引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过程性管理;自主开展工作,接受校长室的评估和考核;着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专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交流展示、发展进步创设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工作目标
1.带好团队发展。通过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两年)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2.抓好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在实践探索中破解专业教学难题,带领本工作室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
3.做好带头示范。引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成员共研、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本专业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 建好交流平台(教育博客)。开辟工作室教育网站,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建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教学资源库,使博客成为本专业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5. 出好研究成果。工作室教育教学、教科研、管理等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专著等形式向外输出。
四、工作室组成
组长(工作室主持人):陈建明
副组长:姚晓晶
组员:邹艳梅、邵玲、沙莎、陆勇、曹琳、徐峰
五、成员职责
(一)组长职责
1.负责主持名师工作室的全面工作。制订工作室管理制度与发展规划,拟定本工作室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工作室成员开展工作。对工作室组成人员进行评估考核,建立本工作室成员的个人发展档案。
2.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成员提升学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3.带领工作团队完成上级单位安排的教师培训和指导任务。
4.制订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5.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根据需要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指导工作,组织成员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6.负责本工作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及经费使用、管理。
   (二)副组长职责
在组长指导下,协助组长开展各项工作。
   (三)组员职责
1.在工作室组长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参照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督促自我发展。
2.积极参加省市区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本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规定的学习任务、科研任务和其他必须的相关任务。
3.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的不同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4.每个成员要积极为“工作室博客”撰稿,写出有较高质量的“博文”(每月至少一篇)(包括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课随想、读书笔记等),使博客内容丰富多彩,更新频率快,吸引力强。
5.每位组员每年至少写作一篇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教研会议上交流,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6.工作室成员通过自身开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和听课、评课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教学风格,创造教学业绩,力争成为名师。
7.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六、有关制度
   (一)会议制度
1.每学年伊始召开一次工作室培养计划会议,讨论本学年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及专题讲座内容等。
2. 按照工作室培养计划,针对骨干教师的阶段性学习、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和汇报课等,每学期安排两次或以上的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汇报工作情况,交流教学、科研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介绍培养任务、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提出和共同探讨解决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问题。
3.每学年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本学年工作室所获得的成果,借鉴其他工作室或教育机构的成功例子,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本工作室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二)“师带徒”模式及学习交流制度
培训主要采取专家引领、“师带徒”经验分享、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骨干教师进入工作室跟岗学习阶段主要采用“师带徒”模式,以工作室组长、特邀导师为指导,对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针对每个成员的特长,对成员实施教育教学的直接指导、远程指导及教育科研的专题指导。骨干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协同完成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工作室主要管理者为工作室组长。工作室内部搭建互助平台,工作室成员可以通过平台积极交流各自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环节中获得的经验、感悟,展开讨论,请其他成员指导和评估,使成员之间实现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提升成员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掌握,提高专业水平,做到群策群力,推进工作室的发展。
工作室将选派责任心强、成绩突出者外出学习、观摩,推荐优秀的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教研评比活动,并在参评活动中凝聚集体智慧,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三)科研课题制度
工作室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将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至工作室各成员,各成员在相关课题内容的研究中,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实践应用。各成员在应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工作室各种活动中分享,并积极向本区域教师辐射推广。
   (四)考核制度
1.工作室主持人的考核
由校长室和工作室其他成员共同对其进行考核。
2.工作室其他成员的考核
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提升、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学风格、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考核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工作室主持人意见、骨干教师的自我评价及其他成员的反馈评价等,结合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对该成员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工作室成员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教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六)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对工作室及组成人员各项材料的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例如工作室的发展规划、管理制度、年度培养计划和总结,教育科研研究材料,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听课、评课记录、学员论文等各种类型的材料。以此作为个人成长和工作室发展过程的见证材料,同时也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