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12

成员

424

资源

278

文章

103

材料

心声回音

春光作伴好读书

  • 发表者:管理员
  • /
  • 浏览次数:
  • /
  • 更新时间:2019-09-10 13:51:00

春光作伴好读书
陈建明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春光做伴好读书》。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不仅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过,意味着惠风和畅、天下皆春,更带来杏花微雨、桃李争艳的诗情四月。春光作伴,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第五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青年学子们作为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读书,不仅是开启人的心智、奠定人生基石的必须;更是缔造国家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古人也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培养国家民族文化自信,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又是一个想要由大变强的国家必须完成的过程。因为,国家的强大助力民族的强大,民族的强大更寄托于每个生命个体的持续完善。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品格素养和精神境界的长成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心,“慢工出细活”。而阅读正是提高文化自信,尤其是形成深刻而持久的文化自信的重要引擎。
        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的阅读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最新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人均纸质书阅读量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21本,手机阅读接触率高达66.1%,而且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这里的手机阅读包括了刷微信、微博、浏览手机网页、看手机小说等活动。可以说,阅读量小、功利性强、通俗化、快餐化、重网络阅读、轻纸质阅读等现象如今普遍存在。
        也许,身为在校生的你会反问,难道我不是每天在读书?那你可以问问自己一年的阅读量达标了没有?也许,你还会说,世界这么大,我都没空去看看,哪有闲心去读纸质书?那你反思一下忙碌的每一天是不是仅仅抱着手机在津津有味刷着娱乐资讯或专注游戏了?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过,人要常读书,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虽然有点夸张,但很有道理。校园里,有些帅小伙美少女,看着的确可以用“帅气”“美丽”形容,可一张口一说话就暴露出浅薄和低俗。“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读书,尤其是读那些圣洁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
        说到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小和尚觉得整天敲木鱼诵经书没有收获,就准备下山。老和尚让他走之前用竹篮把缸里的水蓄满。每次小和尚都空手而归,可老和尚坚持让他再去。当小和尚又一次提着空竹篮回来后,老和尚指指竹篮问小和尚:“你看篮子有什么变化?”小和尚看了看竹篮说:“篮子变干净了。”老和尚说:“修行,就像这竹篮打水,看似没有收获,但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小和尚顿悟,又返回念经了。
        其实我们读书就像小和尚的修行。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不会无奈和茫然;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传承着族文化、鼓舞智慧和心灵,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不再孤独和寂寞。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这大好的春光里,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谢谢大家!